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
佛友雜誌專訪

萬德莊嚴菩薩道——專訪淨蓮法師

— 鐘鳴

  “修行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,就是恢復它原來的自性而已,把我們的心恢復到最自然、最清淨、沒有絲毫的雜染。"

  淨蓮法師安祥端坐在蒲團上,臉上流露慈悲可掬的笑容,身旁的鬱金香綻放縷縷芬芳,縈繞滿室的是菩提智慧。

  師父在1981年于十方禪林書院旁聽佛法五年,先後跟隨親近敦珠法王、貝諾法王與卡廬仁波切等上師聞修佛法。爾後在1988年,于尼泊爾隨頂果法王出家,接著便陸續到各地弘揚佛法。在這段期間,有一位新加坡的悅眾由于工作上的關係,因而認識了淨蓮法師。同時師父由于熟悉華文,在弘法過程中無需依靠翻譯,而能方便直接與聞法者溝通。在因緣具足之下,師父便于1997年前來新加坡弘法利生,開講“菩提道次第廣論”。

 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繁忙,內心充滿壓力與空虛。與此同時,我們正處于資訊爆炸的年代,上電腦就可以學到很多的法門,到處也都有不同的法門,這樣反而把我們弄混淆了,弄複雜了,不知道如何修行才好。淨蓮法師認為在學佛的過程當中,親近師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。因為師父將會依據眾生的根基與因緣,觀機逗教,個別教導適合他的修行法門。在找尋善知識的時候,淨蓮法師則認為宿世的因緣最重要,娑婆世界這麽大,而你剛好接觸這個道場,親近這位師父,難道沒有宿世的因緣嗎?所以我們的宿世因緣,會帶領我們去親近過去曾經修學過的法門,過去曾經親近過的師父。若你看見師父的時候,就好像見到親人一樣,有種熟悉的感覺;內心產生無比的歡喜,願意親近他,並且喜歡接受他的教導,那你大概就是跟這位師父相應了,就是你的師父了!當然,好的師父一定是要持戒清淨,具有見空性的般若智慧,大慈悲心廣度眾生。

  法無高下,法無定法,不管是念佛、禪坐或是拜懺都是針對眾生的需求所假立的方便而已。“方便”的意思是說,它只是引導我們契入的一種方法;“假立”的意思是說,對我們修行的法門不要太執著。就好像我們頭痛去看醫生,醫生給我們頭痛藥,我們把藥吃了,頭痛好了,那個藥就不要再用了。師父語重心長告知,修行不著重在外在的形式,而是通過此方便法門去瞭解我們的心,能疾速入解脫門,因而成就佛道。眾生皆有佛性,佛就是心,離心無佛,離佛無心,心佛不二,肯定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,此一顆心就是佛性。

  淨蓮法師端起桌上的茶杯品茗,窗外一陣車笛喧囂,屋內燈光柔和,猶如千年暗室,一燈能破無明。師父慈眉微笑道,在還沒有開悟自見本性時,其實大家都是在盲修瞎鍊,但只要我們的方向正確,運用方法對了,不斷精進薰習,總會成就無上圓滿菩提。

  在日常生活當中,要牢記“念死無常”的三個要點,第一是我一定會死;第二則是我今天就會死;第三是當我死的時候,什麽都帶不走!若能如此提起勇猛精進心,究竟證悟清淨覺性。其實在我們周遭的環境裏,一草一木,一花一沙都演說著諸法無常的現象。燦爛美麗的花朵終究會凋落,高山流下的泉水,都是往下而流瀉,絕不可能回頭向上流。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必經的生滅過程,是最根本實在的問題,但眾生經常都忽略了這問題,得過且過,虛度光陰。

  我詢問師父能否綜合輔導與佛法,從而推廣生活化佛法這一理念?師父慈悲告知,佛法本就是圓滿究竟的知見,能涵容世間一切的層面。只要策劃者具有正知正見,對佛法有所認識,契入佛法的精神,並且秉持利益眾生的悲願,必能有所成就。

  在談到新加坡師兄們的學佛心態上,師父愉快地笑了起來,她說新加坡的師兄們都很活潑熱情,表達方式直接,並勇于發問心中的疑惑。師父恬然凝靜述說自己從來都不計劃什麽,一切都隨緣,眾生有什麽需要,就滿足眾生的要求。淨蓮師父凝望著牆上的書法題字「善觀緣起隨緣行,欲度眾生先無我。」,嘴角泛起一串笑顏,心地坦然任運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