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(卷十)

  爾時,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華,與無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俱共發引,皆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東方諸佛,持諸華香、瓔珞、末香、澤香、燒香、塗香、衣服、幢蓋,向釋迦牟尼佛所。到已,頭面禮佛足,一面立,白佛言:「寶積如來致問世尊:少惱、少患、興居輕利,氣力安樂不?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,供養世尊。」

  爾時,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華已,散東方恆河沙等諸世界中佛。所散蓮華,滿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。一一華上,皆有菩薩結跏趺坐,說六波羅蜜。聞此法者,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,各以供養具,供養恭敬,尊重讚歎釋迦牟尼佛。是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,得供養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、三藐三佛陀。

  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離一切憂,佛號無憂德,菩薩名離憂。西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滅惡,佛號寶山,菩薩名義意。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勝,佛號勝王,菩薩名得勝。下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善,佛號善德,菩薩名華上。上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喜,佛號喜德,菩薩名德喜。如是一切,皆如東方。

  爾時,是三千大千世界,皆成為寶,華徧覆地,懸繒旛蓋,香樹華樹,皆悉莊嚴。譬如華積世界,普華世界,妙德菩薩,善住意菩薩,及餘大威神諸菩薩,皆在彼住。

  爾時,佛知一切世界,若天世界,若魔世界,若梵世界;若沙門、婆羅門,若天、若揵闥婆、人、阿修羅等,及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一切皆集。

  各位居士大德!阿彌陀佛!

  我們看經文:

  爾時,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華,與無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俱共發引。

  這個時候,普明菩薩從寶積佛那裡接受了千葉金色蓮華,然後帶領無數的出家、在家菩薩,以及童男、童女,一起出發前往娑婆世界。普明菩薩有大神通力,能夠到娑婆世界來,但是這些出家、在家的菩薩,以及童男、童女,他們是怎麼來的呢?多寶世界又在最東邊,路途這麼遙遠,他們是用自己的能力來的?是用寶積佛的力量來的?是用普明菩薩的力量來的?還是用釋迦牟尼佛的力量來的?這四種力量都有。這些出家和在家的菩薩,如果已經證得神足通的,就能夠自己來,若是不能自己來,就要靠寶積佛的力量、普明菩薩的力量、還有釋迦牟尼佛的力量。

  普明菩薩為什麼不單獨來,而要帶這麼多人來呢?這是護衛隨從的道理,就好像我們國王出行時,一定會帶很多護衛隨從,所以隨順世間法,現在普明菩薩也帶了這麼多人一起來。還有一個理由,就是這些來的人,都是和普明菩薩、以及釋迦牟尼佛有因緣的人才會來,沒有因緣的人,就留在多寶世界。

  普明菩薩為什麼和在家、出家菩薩,以及童男、童女一起來呢?佛弟子共有七眾,優婆塞、優婆夷屬於在家,其餘五眾屬於出家。在家和出家當中,又分大人和小孩,所以普明菩薩等於帶著所有的七眾弟子來了。

  大人應該來,為什麼小孩也來呢?這裡的大、小,不是以年齡來分,而是以功德來分。如果沒有什麼善行功德的,雖然很老了,也叫做小;若是有善行功德,雖然年紀小,也叫做大。而且小孩能從遠方來,人們見到了都會讚歎說,小孩都能為法從遠方來,表示佛法無論大人、小孩都能奉行。外道就不同,像婆羅門法,就只有婆羅門能修,不是婆羅門階級就不能修。佛法不分大人、小孩、佛弟子或外道,一切人都可以修。

  我們繼續看原文:

  皆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東方諸佛。

  他們這一路上都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東方各世界的諸佛。如果都供養東方世界的諸佛,而諸佛這麼多,什麼時候才能夠供養完,然後再到娑婆世界呢?會不會這個時間拉得很長呢?不用擔心,為什麼?因為菩薩的供養法跟我們人天的供養法是不一樣的,他們可以在一剎那之間就全部供養完。什麼是菩薩供養法呢?就是入定,從身邊化出無量身,變化出種種的供養物,充滿整個諸佛世界,所以一剎那之間所有的佛都供養完了,不會耽誤很多時間。

  我們又要問了,這些菩薩不是要來拜見釋迦牟尼佛的嗎?為什麼在中途又先去供養東方諸佛了呢?因為這些菩薩知道供養諸佛是第一福田,能夠得到大果報。有那些大果報呢?就是能夠獲得無量的名聞、福德、利益;還有,我們不順心、不如意、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會消失;我們的善根能夠增長;而且不管這一世、還是將來世,也能夠常常得到別人的供養;最重要的,不久之後還能作佛。這些菩薩知道供佛有這麼殊勝的利益,所以一路上要先供養東方一切諸佛。而且,菩薩永遠敬重佛,就像我們永遠敬重父母一樣,所以要供養佛。另外,菩薩知道佛對他的恩德很大,因為聽佛說法,才能證得種種的三昧、陀羅尼、神通力,所以為了報答佛的恩德,要時時供養佛。像《法華經》裡面,就說到藥王菩薩是怎麼以身來供養佛的。藥王菩薩因為遵從佛的教導,因此證得了「一切變現色身三昧」,在成就了這個三昧之後,很想報答佛對他的恩德,於是心裡就想:「我應該怎麼來供養佛,才是最殊勝的呢?」這個時候,他就入三昧,飛到天上,用三昧的力量,降下七寶、華香、旛蓋……種種的供養物來供養佛。可是他出了三昧之後,覺得這樣還不夠,那怎麼辦呢?就在一千二百年間,吃了很多的香料、喝了很多的香油,然後拿白色的的細毛布,把自己的身體全部包起來,幹什麼?燃身供佛,並且還發願說:「我身上所燒出的光明,要照到八十恆河沙這麼多的佛世界。」八十恆河沙,一條恆河的沙都已經數不完了,何況是八十條的恆河沙這麼多的諸佛世界,果然如他的願,光明真的照滿八十恆河沙的世界,這些被照到的諸佛,都讚歎他說:「善哉!善哉!善男子!以身供養是最殊勝的,勝過以國家、財物、妻子、兒女供養的百千萬倍。」藥王菩薩的身體,就這樣子燃燒了一千兩百年都沒有滅,這就是以身來供養佛的一個例子。所以,我們也要想一想,該怎麼來報答佛對我們的恩德?是要用修行報答呢?用證果報答呢?還是發願利益眾生來報答?我們生生世世學佛修行這麼久,都是承蒙佛的恩德,這一世能得暇滿人身,還能夠繼續學佛修行,也還是承蒙佛的恩德,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報答呢?我們應該怎麼發願呢?

  我們繼續看原文:

  持諸華香、瓔珞、末香、澤香、燒香、塗香、衣服、幢蓋,向釋迦牟尼佛所。到已,頭面禮佛足,一面立。

  然後拿著華香、瓔珞、末香、澤香、燒香、塗香、衣服、幢蓋,向釋迦牟尼佛的處所出發。到了以後,頭面來頂禮佛的足,然後站在一旁。應該說向佛頂禮就好了,為什麼要說用頭面來禮佛足呢?這是最尊貴的上品供養法。因為人的身體,最尊貴的是頭,最下賤的是腳,我們現在用最尊貴的頭,去禮拜最下賤的腳,就說明這是一種最貴重的供養。一般禮敬分為三品:下品是用拱手,中品是跪下來,上品是用頂禮,尤其是用頭面來頂禮佛足,這是最尊貴的一種禮敬方式,屬於上品供養。

  身的威儀有行、住、坐、臥,為什麼這些菩薩站在一旁?因為已經來了,所以就不用行;因為恭敬、供養佛,所以也不會躺著;坐著供養又顯得不夠尊重,所以就站著供養。通常在佛法中,什麼人應該站?什麼人應該坐?有一定的規矩,我們也要稍微了解一下。外道的出家人來見佛時,都是坐著,因為輕視佛的緣故。在家眾來見佛時也是坐著,因為佛把他們當作客人。其他的出家五眾,因為身心都屬於佛,所以都站著。可是,有一種可以特別,就是證得道果的阿羅漢,像舍利弗、目揵連等大弟子,因為該證的都證了,所以佛讓他們坐著。其他的出家弟子,雖然也有證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,佛也不讓他們坐著,為什麼?因為他們生死未了、煩惱未斷,所以佛不請他們坐。現在來的這些菩薩中間,雖然也有在家眾,因為特別從遠方來供養佛,所以為了尊重也都站著。

  我們繼續看原文:

  白佛言:「寶積如來致問世尊:少惱、少患、興居輕利,氣力安樂不?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,供養世尊。」

  普明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說:「寶積如來問候世尊,是不是少煩惱?少病患?生活起居是不是輕鬆?一切是不是順利?氣力是不是充足?心情是不是安樂呢?這朵千葉金色蓮華,是寶積佛供養世尊的。」寶積佛是有一切的智慧,為什麼只問候釋迦牟尼佛:「是不是少病?少惱?生活起居正不正常?身體有沒有力氣?心情好不好?」這些好像我們世間人碰面所說問候的話,不只是世間的問候語,也是諸佛之間的問候語,所以佛跟佛碰面,就問候這些:「少病少惱不?」還加上一句:「眾生易度不?」眾生好不好度啊?大家都心裡有數,知道很難度,可還是要精進地度眾生。這是第一個為什麼要這樣問候的理由,就是隨順世間法。佛雖然具有一切智慧,但仍然要隨順世間法,世間人彼此問候,佛也彼此問候。佛在人間出生,和一般人一樣,也有寒、熱、生、死的問題,所以問候的話也和人們一樣。第二個理由,是多寶世界既清淨、又莊嚴,寶積佛的色像、光明也大,寶積佛如果不問候釋迦牟尼佛的話,人們就會說祂輕視、傲慢娑婆世界的佛,所以祂一定要問候釋迦牟尼佛。第三個理由,同時也為了要表示多寶世界的佛身、色像、光明,雖然比較殊勝,但是智慧、神通力卻是相等的,所以要問候。

  為什麼是問候這些內容呢?因為只要有色身,就一定會生病,外感風寒會生病,四大不調會生病,飲食不節制會生病,起居不正常會生病,所以要問是不是少病?眾生不是身體有病、就是心生煩惱嘛,所以要問是不是少煩惱?有時候人雖然病好了,但是還沒有完全康復,行動不是那麼方便,所以要問是不是輕鬆、順利?有時候病好了,也可以起來走動,但是還覺得沒什麼力氣,不能夠做事,也無法提東西,所以要問有沒有力氣?有時候,雖然病好了,也有力氣,但是心不感覺到安樂,所以要問心是不是安樂?這樣既沒有生病,又有力氣,怎麼會不安樂呢?有的人因為處在貧窮、憂愁、恐怖之中,身體雖然沒有生病,又有力氣,但還是不能得安樂,所以要問是不是安樂?一切的賢聖,心都沒有執著,既不貪愛身體,也不珍惜長壽,既不厭惡死亡,也不喜悅生存,只是隨順世間法,用世間法來問候,所以派遣使者的問候法,也和人間一樣。

  我們繼續看:

  爾時,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華已,散東方恆河沙等諸世界中佛。

  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接受這朵千葉金色蓮華以後,又把華散向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,來供養諸世界中的佛。我們又覺得奇怪了,再沒有比佛更殊勝的了,為什麼釋迦牟尼佛,還要向東方世界的諸佛散華供養呢?我們要先知道,供養有上、中、下三品,供養低於自己的,稱為下品供養;供養勝過自己的,稱為上品供養;供養和自己相等的,稱為中品供養。現在佛供養佛,是屬於中品供養,佛雖然已經是至高無上的,三世十方之中,再也沒有超過佛的,但是仍然要供養佛,為什麼呢?第一個,因為其他的人,並不知道佛的功德,只有佛知道佛的功德,所以應該要供養。我們平時雖然常常供養佛,但卻不能夠真正了解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,它是無量無邊、沒有辦法形容的,我們每天二六時中,不斷不斷地讚歎,盡未來際也讚歎不完佛的功德,我們眾生小心小量,讚歎佛的功德幾句話就把它講完了,實際上是不只我們言語可以形容這麼少的功德而已,想要了解佛到底有那些功德,除非你證到,所以最有資格供養佛的,就是佛了嘛,因為祂知道佛的境界,這是第一個理由。第二個理由,是十方的諸佛,世世都在勸勉、幫助釋迦牟尼佛,所以應該要供養佛。譬如佛在證得圓教七住位的時候,觀照到諸法空無所有、不生不滅之後,就對世界中的一切心不執著,因此很想放捨行六波羅蜜而入涅槃。就好像有人在夢中划船渡大河水,正划得手腳疲勞,感覺很厭倦的時候,夢醒了,才驚覺說:「那裡有河可渡呢?」這時想精勤渡河的心都放下了。菩薩也是如此,證七住位時,得下品無生法忍,這時一切心念都停止了,想要入涅槃。正當此時,十方諸佛都放光明,照在菩薩的身上,用右手摩他的頭說:「善男子啊!你千萬不要起這樣的心念,你應該要憶念度眾生的本願。你雖然知道一切法空無所有,但是眾生並不了解,你應當積集諸功德,以教化眾生,不要入涅槃。而且你也還沒有證得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、以及無量光明,所以你不應該以少為足,而生起大歡喜。」這時,菩薩聽了諸佛的教誨之後,就恢復本來的發心,而繼續行六波羅蜜以度眾生。這就是曾經得到諸佛的勸勉、幫助。還有,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初成道的時候,心裡也獨自思惟:「佛法這麼深,在五濁惡世當中出生的眾生,被愚癡所蒙蔽,而且福報又這麼薄,我該怎麼度他們才好呢?」在細心地思惟之後,就決定:「我應當將這究竟一乘的法,權巧分作三分(三乘——聲聞、緣覺、菩薩)來度眾生。」這時,十方諸佛都放光,讚歎祂說:「善哉!善哉!我們也是在五濁惡世當中,把圓滿究竟的一乘法,分作三乘來度眾生。」佛聽到十分諸佛的話,心中生起大歡喜。就是像這樣,十方諸佛處處都在勸勉、幫助釋迦牟尼佛,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十方諸佛對祂的恩德很重,就以這一朵金色的蓮華來供養十方佛。現在講的是東方,等一下南、西、北、上、下十方都是同樣這樣做,所以祂供養的是十方佛。

  另外還有一個理由,就是沒有比拿這朵蓮華來供養諸佛有更大的福德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朵蓮華,是寶積佛的功德力所生出的,不是平常水中所出生的蓮華;而且送這朵蓮華來供養釋迦牟尼佛的普明菩薩,是圓教十住位的法身大士;再加上釋迦牟尼佛知道十方諸佛是第一福田,所以又拿這朵蓮華來供養十方佛,這種福德更是加倍的多,因為是佛親自供養佛的緣故。在佛法中有四種布施:第一種,是布施的人清淨,但是接受布施的人不清淨;第二種,是布施的人不清淨,但是接受布施的人清淨;第三種,是布施的人清淨,接受布施的人也清淨;第四種,是布施的人不清淨、接受布施的人也不清淨。現在釋迦牟尼佛布施東方世界諸佛,是布施跟接受布施的人都清淨,所以福德最大。

  我們又要問了,佛已經不執著福德了,為什麼說佛布施佛的福德最大呢?這個情況就好像人生了瘡,就必須要塗藥,如果沒有生瘡的話,藥就沒有用。諸佛把身體當作是瘡,因為把身體的瘡捨掉了,所以也不用再接受塗藥的果報。因此,雖然佛供養佛有很大的福德,佛也不去受這個福報。

  我們繼續再看原文:

  所散蓮華,滿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。

  釋迦牟尼佛所散的蓮華,徧滿東方如恆河沙等的諸佛世界。一朵蓮華散出去居然能夠徧滿,好奇怪喔!所以我們要問,華這麼少,而世界這麼多,怎麼可能徧滿呢?當然沒有問題,佛有神通力,所以能以很少的華,徧滿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。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佛這麼做,是用來顯示眾生未來的福報,就像這麼少的華,卻能徧滿整個東方世界。同時也勸勉東方世界來參訪的這些菩薩說:「種植福在佛田當中,所得的果報,也像這朵蓮華一樣,充滿無量世界。你們雖然從遠方來,應當要歡喜,能遇到這種大福田,你們所得的果報是無量的。」

  繼續看:

  一一華上,皆有菩薩結跏趺坐,說六波羅蜜。聞此法者,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  充滿東方無量世界的蓮華中,每一朵蓮華上,都有菩薩結跏趺坐,演說六波羅蜜,而聽聞到此法的眾生,最後必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  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,各以供養具,供養恭敬,尊重讚歎釋迦牟尼佛。是諸出家、在家菩薩,及諸童男、童女,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,得供養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、三藐三佛陀。

  普明菩薩供養完之後,接著這些出家、在家的菩薩,以及諸童男、童女,都用頭面來頂禮釋迦牟尼佛的足,各自以供養具,恭敬供養佛,並且尊重讚、歎釋迦牟尼佛。這些出家和在家的菩薩,以及諸童男、童女,各自以他們的善根福德力,而得以供養釋迦牟尼佛。佛都有十個名號,所以下面翻譯的字,就是佛的名號。第一、多陀阿伽度,翻成「如來」,就是「乘真如之道,而來成佛」,所以稱為如來。第二、阿羅訶,翻成「應供」,就是應受人、天一切供養,所以稱為應供。第三、三藐三佛陀,翻成「正徧知」,因為能正徧了知一切法,所以稱為正徧知。除了這三種名號,佛還可以稱為「明行足」,就是已經獲得微妙的三明(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),也具足清淨身口的行業(身業跟口業一切的行都已經清淨了),所以佛第四個名號,稱為明行足。第五、稱為「善逝」,就是善了知一切法,自己證得妙道而逝,這個逝,就是涅槃的意思。第六、稱為「世間解」,因為佛能了知眾生、非眾生兩種世間,所以稱為世間解。第七、稱為「無上士」,佛無論禪定、戒律、智慧,都沒有人能及,更何況是超出其上,所以稱為無上士。第八、稱為「調御丈夫」,佛總是以大悲心來度脫眾生。怎麼顯示祂的大悲心呢?就是無所不用其極,有時候用柔輭語,有時候用悲切語,有時候又用雜語,看適合用什麼方法來為你說,祂就用什麼方法,因為是以各種善巧方便來教化調御眾生,所以就稱為調御丈夫。第九,稱為「天人師」,因為智慧圓滿,沒有一切煩惱,宣說最上乘的解脫法,所以稱為天人師。第十、稱為「佛」,因為完全證知三世一切諸法,所以稱為佛。佛,是覺悟的意思,自覺覺他、覺行圓滿,就叫做佛。

  我們接下來看,剛才是講東方,其他都一樣,所以:

  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離一切憂,佛號無憂德,菩薩名離憂。

  南方(度,就是超過)過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它的世界在最南邊,名叫離一切憂,佛號稱無憂德,菩薩名離憂。這是指南方,西方呢?

  西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滅惡,佛號寶山,菩薩名義意。

  西方過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它的世界在最西邊,名叫滅惡,佛號稱寶山,菩薩名義意。

  北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勝,佛號勝王,菩薩名得勝。

  北方過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它的世界在最北邊,名叫勝,佛號稱勝王,菩薩名得勝。

  下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善,佛號善德,菩薩名華上。

  下方過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它的世界在最下邊,名叫善,佛號稱善德,菩薩名華上。

  上方度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喜,佛號喜德,菩薩名德喜。如是一切,皆如東方。

  上方過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,它的世界在最上邊,名叫喜,佛號稱喜德,菩薩名德喜。

  如是一切,皆如東方。

  所有一切的情形,都和東方一樣。

  爾時,是三千大千世界,皆成為寶,華徧覆地,懸繒旛蓋,香樹華樹,皆悉莊嚴。

  這個時候,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寶了,滿地都是華,到處懸掛著絲綢、旛蓋,四處都是香樹和開滿華的樹,非常的莊嚴。這到底是誰的神通力,能夠使大地變為寶呢?那當然是釋迦牟尼佛的神通力,釋迦牟尼佛有無量的神通力,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寶。有些人的咒術、幻法,或者鬼神、龍王、諸天等,也可以變化出一些東西來,但能使三千大千世界都變為寶的只有佛,其他的人都辦不到,就算是大梵天王也做不到。佛現在使三千大千世界的香樹、華樹,以及一切土地,都變得非常莊嚴,也使一切眾生的心轉為和善,這說明正報、依報都轉變了。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佛莊嚴這個世界,是為了要說般若波羅蜜;也為了十方世界諸菩薩來做客;以及為了諸天和世人來參加這個殊勝的法會,所以佛要莊嚴這個世界。這種情況就好比有人要宴請賓客,如果一家請客,就莊嚴一家;一國的國王請客,就莊嚴一國;轉輪聖王請客,就莊嚴四天下;大梵天王請客,就莊嚴三千大千世界;佛現在要請他方諸菩薩、以及諸天、世人來作客,所以要莊嚴這個世界。同時,也是為了使此方和彼方的眾生看,見到這種變化的莊嚴,而生起大菩提心、還有清淨的歡喜心。大菩提心一生起的話,就能成就很多菩薩的大事業,成就了菩薩的大事業,就能得到大果報,等到受這些大果報的時候,又不斷地再發大菩提心,這樣展轉增加廣大,最後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所以佛要把這個世界都變為寶。

  佛所變化出來的寶,和人間的寶,有什麼不同呢?佛現在莊嚴一切世界的寶,是最殊勝的,就算是諸天的神通力,也沒有辦法到達。為什麼呢?因為是從佛的大功德所生出來的。

  我們繼續看:

  譬如華積世界,普華世界,妙德菩薩,善住意菩薩,及餘大威神諸菩薩,皆在彼住。

  就好像華積世界、普華世界,有妙德菩薩(指文殊師利),善住意菩薩,以及其餘有大威德、大神力的諸菩薩,都在那裡住。為什麼說「好像」華積世界、普華世界呢?因為這兩個世界經常有清淨的華,現在釋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一下子變成到處都是清淨的華,所以用這兩個世界來作比喻。奇怪了!在十方,另外還有很多清淨的世界,譬如說,我們最熟悉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,為什麼不用西方極樂世界來作比喻?剛才說過了,因為有清淨的華嘛,可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阿彌陀佛的世界不如華積世界,完了!念佛的、修淨土的都會來抗議說,我們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,怎麼可以說不如華積世界呢!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它是有原因的。我們都知道,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的願力所成就的,當他還是法藏比丘的時候,世自在王佛曾經帶領他參觀了十方的清淨世界,一共參觀了多少個呢?兩百一十億個佛剎土,回來之後就發願要成就西方極樂世界,應該是很殊勝,那問題到底出在那裡呢?因為法藏比丘功德力薄弱的關係,沒有辦法見到上等美妙的清淨世界,所以所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如華積世界。

  還有其他的菩薩,譬如說普賢菩薩,為什麼不說普賢菩薩在那裡住?而只說文殊師利、善住意菩薩呢?那是因為普賢菩薩沒有一定的住所,普賢菩薩的每一個毛孔,經常現出諸佛世界、還有諸佛菩薩,徧滿十方來度化眾生,所以沒有一定的住所。文殊師利菩薩則可以分身變化入五道中,有時候作聲聞,有時候作緣覺,有時候作佛身來度化眾生。像《首楞嚴三昧經》裡面就說到:「文殊師利菩薩,在過去世曾經作龍種尊佛,七十二億世作辟支佛。」這些都是可以用言語來述說的。而普賢菩薩的境界,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述說的,是沒有辦法測量的,也沒有一定的住處,所以就不說普賢菩薩。如果你一定要說他住在那裡的話,就應該說他在十方一切世界中住。而且,經文上說:「以及其餘有大威勢、大神力的諸菩薩」,有大威力、大神力,也應該包括普賢等諸大菩薩在裡面。

  我們繼續看:

  爾時,佛知一切世界,若天世界,若魔世界,若梵世界;若沙門、婆羅門,若天、若揵闥婆、人、阿修羅等,及諸菩薩摩訶薩紹尊位者一切皆集。

  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知道一切世界中的天世界、魔世界、梵世界、沙門、婆羅門、天、揵闥婆、人、阿修羅等,還有大菩薩(諸菩薩摩訶薩,就是大菩薩)紹尊位者(就是將來要繼承佛位,一生補處的大菩薩們),一切都來這邊會集,準備聽佛說般若波羅蜜。我們又要問了,佛的神通力無量,一切十方的眾生,如果全部都來參加這個殊勝法會的話,一切的世界應該都空了,若是眾生不能全都來的話,又顯得佛無量的神通力,仍然有所不能,所以,實際上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呢?十方的眾生不應該全都來,為什麼呢?因為諸佛的世界無量無邊,如果全來的話,就表示世界是有邊的。而且,十方世界各自他們的佛,也都在說般若波羅蜜,正如般若波羅蜜四十三品中所說:「十方各有千佛出現,都在宣說般若波羅蜜。」所以十方眾生不應該全來。

  既然有十方諸佛都在說般若波羅蜜,十方諸菩薩為什麼要來娑婆世界呢?第一個理由,前面已經講過了,會來的都是和釋迦牟尼佛有因緣的,所以會來。第二個理由,這也是一切菩薩的本願,他們都曾經發願:「只要有說般若波羅蜜的地方,我都要去聽受、去供養。」所以這些菩薩從遠方來,就是要以親身供養的力量來累積功德。第三個理由,同時,也以這個示現眾生說:「我們都從那麼遙遠的地方來供養法了,你們在這個世界,為什麼反而不供養呢?」

  佛對所說的法應該是不會執著的,那麼為什麼現了七次的神通力,使眾生都來會集呢?這是因為般若波羅蜜甚深、難知、難解、不可思議,所以才要廣集諸大菩薩來,也是為了使初發心的菩薩,能夠生起信心,還有好樂聞法的心,並不是對自己所說的法有執著。

  如果說天世界,就已經包含了魔世界和梵世界,為什麼要另外說魔世界和梵世界呢?這邊的魔世界,是指他化自在天(欲界天的第六天);梵世界,指的是色界的初禪天。為什麼要另外說魔世界?因為魔王是欲界天的天主,所以要另外說。而且魔王經常來擾亂佛,現在也來聽佛說般若波羅蜜,更能增加其他人的信心,所以要另外說魔世界。為什麼要另外說梵世界呢?色界天有四禪天(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天),為什麼只說梵世界(初禪天)來參加法會呢?因為二禪以上諸天,前五識都不起活動了,很難聽聞,所以不說他們參加法會。初禪天有眼識、耳識、身識、意識,容易聽聞,而且離欲界又最近,所以來參加法會。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廣義來解釋「梵」的意思。梵,是離欲清淨,所有的色界天都已經離欲清淨了,所以說梵世界,其實就已經包含所有的色界諸天了。

  為什麼只說沙門、婆羅門,而不說國王、長者等其他的人?人道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沙門、婆羅門,沙門是出家人的代表,婆羅門是在家人的代表。沙門因為不執著一切了,一心追求道業;婆羅門呢?是多學問、多智慧,一心追求福業,在家眾當中,如果是七世清淨,年滿六歲,都可以受戒,叫婆羅門。沙門和婆羅門,都是有道德、有智慧的人,所以說他們參加法會,其他的人因為心裡只想著世間的快樂,因此不說。

  前面已經說過天世界了,現在為什麼又要說天呢?前面的天世界,指的是四天王天、還有忉利天,就是欲界天的第一天跟第二天。現在說的天,指的是欲界天的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還有愛身天。夜摩天是欲界天的第三天,兜率天是欲界天的第四天,化樂天是欲界天的第五天,愛身天在六欲天之上,因為身形色像絕妙、可愛,所以叫做愛身,就是可愛之身的意思。

  為什麼這裡只說揵闥婆,而不說其他的鬼神和龍王呢?因為揵闥婆是屬於天道,而鬼神是屬於鬼神道,龍王屬於畜生道,所以沒有說。揵闥婆,是諸天的樂神,都是跟著諸天走,諸天到那裡,他就跟到那裡。他們心地很柔輭,只是福德力比諸天小,所以是屬於天道的眾生。

  前面已經說了沙門、婆羅門,為什麼這裡又說人?這裡的人,指的是東勝神州、南贍部州、西牛貨州、北俱盧州這四天下出生的人,所以和剛才所說的沙門、婆羅門不一樣。

  阿修羅,心地很兇惡,喜歡鬬諍,但是卻能不破戒,而且喜歡修大布施的福業。

  最後一個問題了。為什麼沒有說到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的眾生來聽法呢?地獄道的眾生太痛苦,心亂得不能聽受佛法;畜生道的眾生太愚癡,也不能接受教化;餓鬼道的眾生,長時間被飢渴所苦,也沒有辦法聽受佛法,因此不說。

 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  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,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 

 

top03.gif